皇澤寺始建於後蜀廣政二十二年(公元959年),寺內現保留有則天殿、中心柱窟、大佛樓、小南海、呂祖閣、五佛亭、望江樓,新建有女皇山莊,宋代墓室浮雕墻。據明代陳鴻恩所撰《皇澤寺書事碑》載:“皇澤寺相傳為武後創”。清代張邦伸《雲棧記程》中說:“武後秉政,建皇澤寺於此”。宋慶齡也於1963年為皇澤寺題詞:“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摩崖造像及石刻 皇澤寺內保存著開鑿於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龕、1203軀摩崖石刻造像,大部分為盛唐時期的作品,分布在寺中“則天殿石龕”、“迎輝樓石龕”、“大佛樓石窟”、“中心柱石窟”、“五佛亭石龕”內。 皇澤寺除摩崖造像外,還有眾多碑刻,其中有著名的《蠶桑十二事圖》。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廣元縣令曾逢吉下令在全縣境內的驛道兩旁栽桑,曾逢吉將離任時,把栽桑、養蠶、繅絲的生產過程,繪制十二事圖,刻成14塊碑立於此。這既是我國蠶桑生產的珍貴歷史文物,又是格調高雅的藝術珍品。 宋代墓室浮雕墻 皇澤寺館藏文物中,一組宋墓浮雕石刻無疑是我國宋代石刻藝術中的珍品。1974-1980年間從廣元城四周壩子宋墓中出土,浮雕石刻共24塊,每塊長2米,寬0。8米,均系本地黃砂巖石刻成。根據墓內清理出來的買地卷記載,制作年代當為南宋時期,最晚的一?文咕嘟褚延?80余年了。這批石刻浮雕經過修葺後,鑲嵌在總長28米,高4米,厚0.8米的照壁上。分成《四宿神獸圖》、《戲劇演出圖》、《大典演奏圖》、《男女武士圖》、《孝行故事圖》、《墓主生活圖》、《花卉圖》等七大類。供遊人觀賞。 武則天與皇澤寺 廣元市流傳著這樣一段故事:初唐貞觀年間,利州(今廣元)都督武士彟的夫人揚氏在寺南之江潭乘舟遊玩時感龍孕而生下武則天,出生之時,城郊的南山飛起一只五彩的鳳凰,在利州上空盤一圈後便向天的盡頭飛去。則天稱帝後,下詔賜寺並刻其真容,寺名“皇澤”,其真容為一石刻金妝像,表現的是武則天晚年時期的形象,至今還保持在寺內。 參觀小貼士 寺內參觀約需半小時至1小時。此外,皇澤寺還是觀賞廣元市全境的好地方。 |
廣元市內乘6路公交車可到達澤天加油站,下車後步行到皇澤寺。市內打車的話10分鐘左右可到,車費大概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