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文廟始建於明朝,歷經幾代修復和增建,臻於完備,依“孔明丘”的緩坡而建,按規制沿中軸線對稱布局建築,典制齊備、布局嚴謹、工藝精巧絕倫。至今仍保留著明、清文廟的歷史原貌,是中國現存最精致的文廟。 文廟共四進,除第四進被毀壞,其余三進都保存完好。由於依山而建,所以四進也是逐級升高。入正門至第一院落,有半月形水池,稱為泮池。在古代,凡中秀才得從石橋上過,名“遊泮”。第二進東西兩端,分別建有“桂香閣”和“尊經閣”,是祭祀時公布名單處。第三進是一座四合院。兩條石龍宛如從天而降,龍身時隱時現,龍首遙相呼應,栩栩如生。柱礎石獅為雌雄二獅,雄獅足蹬繡球,雌獅懷哺幼獅。它們與大成門外的另兩根石龍柱,同被稱為“文廟四大石雕瑰寶”。 安順文廟是中國西南民族地區較早建成的文廟之一,是明清儒文化由中原向西南邊遠地區延伸發展的見證。 |
市內可乘坐1、2、4、11、14路中巴車在八小下車即到(就在八小的背後) |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1條點評
32條點評
0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