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頌》摩崖碑高220厘米,寬340厘米,碑額為“惠安西表”四個篆刻字,正文陰刻12行,385字。主要記述了李翕生平及屢任地方行政長官之卓越政績,以及其率民修通西狹古道,為民造福之德政。碑刻字為漢隸,每字9至10厘米見方,結構方正,筆劃舒展平穩,筆峰遒勁有力,獨具風格。碑文和書法均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臨摹鑒賞價值。在國內及日本等國掀起了《西峽頌》研究熱,碑上陽刻小字題名12行,142字,與正文書法風格相同,皆系當時成縣人仇靖所撰刻。 當代著名國畫大師李可染題字“西峽頌”摹勒刻石於崖碑右側。正文右側刻有黃龍、嘉禾、白鹿、木連理和承露人之圖象,稱為“邑池五瑞圖”,象征李翕主政其間政通人和,五谷豐登,民樂其居,是對碑文的形象補充。《西狹頌》所在的魚竅峽,兩岸峭壁如削,折疊對峙,一泓中流,迥轉、飛揚、旋卷,跌宕多姿。水勢變幻,為湍、為瀑、為池、為潭。潭不甚廣而澄碧幽深,天光雲影,青岫蒼樹,古棧遺跡,盡映其內。傳說古代有黃龍自潭內飛出,人稱"黃龍潭"。每當皓月臨空,月光水色交相輝映。“光怪靈潭氣欲春,波平浪靜一輪存。鏡連五色龍成彩,珠映千鱗月映痕”。 成縣八景"龍潭映月"即由此而來。《西狹頌》東約一公裏北側峭壁上有"耿勛摩崖碑",刻於東漢熹平二年(公元一七三年)。高230厘米,寬206厘米,陰刻十二行,計四百五十六字,主要記述當時武都郡守耿勛政績。可惜已大半剝蝕,字跡不清。一九八零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將《西狹頌》和《耿勛碑》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撥款興修了弘麗壯觀的“西狹頌碑亭”和 “耿勛碑遮檐”等保護設施。 |
自駕車:(1)天水市-G316-隴南市-隴南北路-隴南中路-南環西路-S205-景區。(2)寶雞市-G30-G310-G316-隴南市-隴南北路-隴南中路-南環西路-S205-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