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由車師人開創和建造的城市,在南北朝和唐朝達到鼎盛,9至14世紀由於連年戰火,交河城逐漸衰落。元末察合台時期,吐魯番一帶連年戰火。交河城毀損嚴重,終於被棄。 交河故城南北長1600余米,東西最寬處約300米,分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 古城遺址保存較好,分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布局大體分為三部份,一條長約350米,寬約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區分為東、西兩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並以它為中心構成北部寺院區。城北上還建有一組壯觀的塔群,可能是安葬歷代高僧的的塔林。 東南方有一座宏偉的地下宅院,頂上有11米見方的天井,天井東面南道,沒有四重門柵,天井地面,有一條寬3米,高2米的地道,長60米,與南北大道相通。據考察推測,可能是安西都護府的住所,後為天山縣的官署衙門。西部有許多手工作坊。大道兩側是高厚的土垣,垣後是被縱橫交錯的短巷分割的“坊”,臨街不開門。“坊”內有居住遺址和紡織、釀酒、制鞋等手工作坊。東側有軍營、余為民居。 |
在吐魯番市新城路乘1路或101路公交車到亞爾鄉,換乘面的(5元/人)、出租車(20元/車)可到交河故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