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龍河是漓江在陽朔境內最長的一條支流,全長43.5公裏,流域面積158.47平方公裏,流經陽朔縣的金寶、葡萄、白沙、陽朔、高田等5個鄉鎮、20多個村莊,人稱“小漓江”。 整個遇龍河景區是桂林地區最大的純自然山水園地。從遇龍橋到工農橋15.36公裏水程,有28道堰壩,景點百余處,各景點沒有人工雕琢痕跡、都市喧囂,保持著原始、自然、古樸與純凈。國內外專家一致確認,“遇龍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 遇龍河兩岸一派田園風光,賞心悅目。遊覽該景區可領略到可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和地方上千年的歷史文化。主要有廣西最著名的三座古橋——遇龍橋、仙桂橋、富裏橋;遇龍河畔被譽為“將軍府第”、“進士樓閣”的舊縣村;使人頓生懷古憶舊之情的唐代歸義縣遺址、潘莊遺址、徐悲鴻畫室、明清時期留下的古宅民居等。 桂林山水是“大家閨秀”,遇龍河是“小家碧玉。這裏更平靜,更舒適。漓江,江寬山高讓人贊嘆,這裏水小山小兩岸盡是田間樹影更輕柔些。 富裏橋:位於遇龍河上遊,石結構單拱,長30米,寬5米,高10米,築於明代永樂年間,距今約500余年歷史,造型美觀,水中倒影恰似一滿月。橋頭各有古樹一株,立橋頭觀田野,青山環抱,綠水繞莊,河壩浪花滾滾、溪水潺潺,田疇井然,阡陌如織,令人陶醉留連,是觀賞田園風光的最佳處。 古城遺址:遇龍河畔,仙桂橋上遊約100米,有一四方泥壘城墻為歸義古城遺址。史料記載: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陽朔縣分置歸義縣設縣址於此,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遺址占地39余畝,現存有城墻。遺址對岸有一川巖,登巖憑眺,水天一碧,達10余公裏,巖內氣候冬暖百夏涼,不燥不濕,是天然讀書靜養之地,清鹹豐年間桂林進士唐墨香曾在此講學;遺址東邊山有一東暉巖,巖內一溪流出,水質清瑩,經冬不涸。 八仙巖:隱藏在遇龍河畔遇龍村前的山峰中,明代有人題“懷安境”於石壁上,上有石洞坦平如室,寬約丈余,層巖重疊如樓。洞內有形如圓月的扁石門;下又有七個小洞,深不可測。可謂洞中有洞,天外有天。 |
1、在陽朔乘到桂林的班車在白沙鎮下車,票價2元,在白沙鎮坐三輪車。2元就可以到遇龍橋。 2、騎自行車,從陽朔沿遇龍河逆流而上,至遇龍橋,大約一小時左右。 3、租摩托車到遇龍橋,大約30分鐘,40元。 4、也可以在陽朔汽車站坐開往金寶的中巴車,中途在金龍橋下車,從金龍橋可開始漂流。 |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HK$ 0起預訂
HK$ 0起預訂
HK$ 699起預訂
HK$ 0起預訂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