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谷英村,屬湖南省嶽陽市嶽陽縣張谷英鎮,位於嶽陽縣以東的渭洞筆架山下,專家認為,張谷英村建築規模之大,建築風格之奇,建築藝術之美,堪稱“天下第一村”,至今已存在500多年。目前保留1700多座明清建築。 張谷英村幾經滄桑,基本上保留了原狀。比較完整的門庭有“上新層”、“石大門”、“潘家沖”三棟,三棟門庭各自分東、西、南方向設置,主庭高壁厚檐,圍屋層層相因,分則自成系統,合則渾然一體,總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 規格不等而又相連的每棟門庭都由過廳、會面堂層、祖宗堂屋、後廳等“四進”及其與廂房、耳房等形成的三個天井組成。順著屋脊望去,張谷英村整個建築就變成了無數個“井”字。廳堂裏廊櫛比,天井棋布,工整嚴謹,格局對稱,形式、尺度和粉飾色調都趨於和諧統一。體現出高超的建築技藝。建築材料以木為主,青磚花崗巖為輔。 傳說:相傳明代洪武年間,有三個神秘人結伴而行“由吳入楚”,來到幕阜大山的余脈渭洞山區。這三個人一個姓張名谷英,一個姓劉名萬輔,一個姓李名千金。三人中,張谷英懂風水,沿途定盤擇地,遴選風水,最後被渭洞的奇峻風光所吸引,這裏層山環繞,形成一塊盆地,自然環境優美,頓生在此定居的念頭。於是,就在這裏相中了三塊寶地。按地勢風水,這三塊地一塊主財,一塊主丁,一塊主仕。張谷英任由同伴先挑。劉萬輔選定了主財一塊,期望四季發財,成為豪富之家;李千金選定了主仕一塊,期望步入仕途,成為官宦之家;所剩一塊主丁的,自然屬於張谷英了。 於是,他們各自在自己遠中的風水寶地上造宅安居,繁衍生息。果然,發的發了財,做的做了官,張氏則成了方圓百裏的名門望族,綿延了26代,一代一代繁衍了8000余丁。張谷英的子孫們為紀念這位創業始祖,將其大屋取其名定為“張谷英”。 |
長沙汽車東站有發至張谷英的汽車,每天一趟,發車時間為下午1:50,全程票價20元。從嶽陽縣城到張谷英新建的三級柏油路,全程開通。 |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HK$ 起預訂
HK$ 起預訂
HK$ 起預訂
HK$ 起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