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城北、東、南由滔滔漢水環繞,西靠羊祜山、鳳凰山諸峰。城墻始築於漢,後經歷代整修,現基本完好,墻體高約10米,厚1.3─1.5米,周長7.4公裏,據山臨水,蔚為壯觀,明人李言恭詩贊“樓閣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環以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最寬處250米,人稱“華夏第一城池”。整個襄陽城布局嚴謹,形勢險要,自古譽為“鐵打的襄陽”。 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襄陽城每座城門外又有甕城也叫屯兵城。 萬歷四年,知府萬振孫為六門首提雅稱,分別為:陽春門、文昌門、西城門、拱震門、臨漢門、震華門。因西門是朝拜真武祖師廟的必經之路,故又稱為“朝聖門”。古城歷經滄桑,現僅剩臨漢、拱宸和震華等三座城門。 襄陽城在明清時,古建築較為完整:六門城樓高聳,四方角樓穩峙,仲宣樓、夫人城、綠影壁等景點點綴十裏城郭,金瓦琉璃,高墻飛檐,煞是壯觀,整個城池都和諧地融為一體,給人以古樸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來下了很大功夫修復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陽古城墻古樸的原貌。 |
襄陽古城面積比較大,經過的公交線路比較多,市內有1路、6路、14路、21路、24路、512路等公交車穿城而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