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山是婺源西線上的景區,這裏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有著悠久的人文底蘊。從山腳山門牌樓而入,沿山嶺是一條千年古驛道,始建於宋代,是古時婺源至饒州的交通要道。古驛道保存完好的有三公裏,青石板台階層層而上,兩旁古木成蔭,半山腰有一座徽式山亭——積慶亭,兩邊門額上分別題寫“流蔭先靈”和“積慶後昆”,是朱熹手筆。沿指示牌行走,可看到朱熹祖墓,墓地坐西北朝東南,據說是一塊風水寶地。朱熹曾親自在祖墓周圍按八卦圖形栽下24棵杉樹,含二十四孝意思,歷經800余年,已長成巨杉,可惜現在只剩下十六棵,有“江南南杉王群”之譽。 婺源是朱熹的故裏,有人說“不遊文公山,不算到婺源”。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因葬有朱熹第四世祖朱惟甫妻程氏豆蔻之墓,宋嘉定二年寧宗帝謚贈朱熹為“文公”時,逐將九老芙蓉尖改名文公山。山上林木蔥翠,周邊是十萬畝闊葉林海,森林覆蓋率達95%,主要景點有積慶亭、古驛道、朱熹祖墓、桂花塘、仿竹亭等。 |
可從婺源縣坐班車到曉林,然後打摩托車到文公山山腳。 關於婺源交通等相關信息,請參考[婺源] |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20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