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peTrip>旅遊資訊中心>中國>福建>泉州市>泉州市景區>泉州市景點介紹>開元寺
標 簽:泉州市開元寺門票 泉州市門票 泉州市套票 開元寺門票價格 開元寺 古跡 建築
遊玩時間:--
聯絡電話:0595-22383285
地 址:泉州市鯉城區西街27號
開放時間:08:00-17:30
門票信息:10元
最佳旅遊時節:--
“關閘 暫無點評,爭做關閘點評第一人”
17928人想去
18832人去過
開元寺主軸線由紫雲屏、天王殿、大雄寶殿、甘露戒壇、藏經閣等建築組成,還有檀樾祠、小開元、功德堂、尊勝院、水陸寺及東西二石塔分布於寺中。 開元寺的山門也叫天王殿。它建於唐武則天垂拱三年(公元 687年),現存建築是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石柱上下端略細,中部較粗,呈梭子狀,學名梭柱,據考證為唐朝的石柱風格,年代已十分久遠了。石柱上還懸掛有一木制對聯“此地方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師所寫的。 跨過山門就到了拜亭。 拜亭前的這個大石庭,是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動。每逢農歷二十六日,這裏人山人海,梵唄聲聲。石庭兩邊分列著八棵 200至800歲的大榕樹,陰翳蔽日。樹下排列著11座唐、宋、明時期不同形式的古經幢、小舍利塔,以及兩只贔屃 。庭中還置立著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爐,形制優美,雕工精妙。焚帛爐稍後兩側,還有兩座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廂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薩錘太子舍身飼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時留下的痕跡。 開元寺的大雄寶殿有86根大石柱,叫做百柱殿,相傳建殿時有紫雲飄繞蓋地,故又稱紫雲大殿。大殿上方這塊巨匾寫有“桑蓮法界”四個魏碑風格的大字,以應“桑開白蓮”之說。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產絲綢。這片地原是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禦賜佛像大日如來。其兩旁是五代王審邽修大殿時增塑的四尊大佛。百柱殿的柱子形式豐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時期的海棠花式柱、圓柱、方柱。楞梭柱、蟠龍柱等。尤其是殿後廊檐間那對16角形輝綠巖石柱,雕刻著古代印度和錫蘭流傳的古印度教大神克裏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圖案24幅,是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繁榮發達,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歷史見證。 百柱殿的後側西邊,是據說開過白蓮花的千年老桑樹,即“桑蓬古跡”。如今,“三樹同根”的老桑樹猶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向著北、東、南三個方向延伸開去,一年四季,郁郁青青。 大殿後面的甘露戒壇,建在中軸線的第二台階上。現存建築是清康熙五年(公元 1666年)重建的四重檐八角攢尖式結構。壇之四周立柱鬥拱和鋪作間 24尊“飛天樂伎”,它們與百柱殿的頻伽一樣,既是建築藝術的瑰寶,也是研究南音與南戲十分寶貴的形象資料。 法堂原建於元代,現存為民國時修建的水泥仿木結構的二層樓閣。樓下現為寺僧念經禮佛處,上層收藏各種版本經書3700多卷。五代時的開閩王王審曾搜集一萬兩黃金白銀,研細為泥,請開元寺義英法師寫了兩部金銀《大藏經》,現二樓還保存有殘頁。 另外還有元朝如照法師刺血寫成的《法華經》以及泰米爾文的貝葉經。它們是我國珍貴的佛學典籍。
泉州西路186號
2路、6路、24路、26路、旅遊專線車601線。
0條點評
HK$ 起預訂
5條點評
2條點評
8條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