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孔廟素稱南宗,具有700多年的歷史。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高宗趙構倉促南渡,建都於臨安,孔子第48代裔孫孔端友,負著孔子和孔子夫人的楷木像,離開山東曲阜,南遷至此,後敕建孔氏家廟,為宗廟。 衢州孔廟按山東曲阜孔廟的規模建造,亦分孔府、孔廟兩部分。廟內古木參天,殿宇宏偉,思魯閣前的“先聖遺像”碑,據傳為唐吳道子所繪,極為珍貴。整個古建築群肅穆凝重,洋溢著濃郁的儒家文化氛圍。 楷木聖像:孔子逝世後,為謝師恩,弟子們在墓前結廬服喪三年,子貢獨為多守三年。此間,子貢采孔林的楷木,為老師和師母亓官氏精心雕刻一對像,後人稱“楷木像”。 南宋初,孔端友率族人負傳家珍寶“楷木像”南渡。清乾隆年間,馮世科記述“護聖像”的故事“衍聖公孔端友負楷木像扈蹕來南,夜泊鎮江。奉像舟覆浪中,有三神人逆流而上,得之江濱。公焚香禱謝,煙篆‘魯阜山神’四字”。 孔端友負聖像寓衢。後,城四隅建“魯阜山神廟”以禱神功。聖像由孔氏南宗家廟珍藏。代代潛心保護。日寇侵衢時期,為免遭掠奪,當時南宗奉祀孔繁豪奉南京政府電命,護聖像至龍泉、慶元山區。1946年楷木像還廟,珍藏於家廟“思魯閣”。 |
乘1路車到十字路口下車,沿新橋街東行數百米即到。 |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