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洞是一個形成已久的天然溶洞,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鐘乳石酷似龍頭,因此得名雙龍洞。外洞冬暖夏涼,遊客如炎炎夏日到此地便會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的感覺。要由外洞進入內洞唯有平臥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有“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臥人回溪”之感。進入內洞宛如置身仙境龍宮,洞內鐘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石鐘、地下泉水眾多,到此你才可以見到兩龍的龍身、龍爪、龍尾。 洞口西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東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傑出書法家於右任之手筆。如果說雙龍的內洞是“龍宮”的話,那麽外洞仿佛似“龍廳”。其中西廳一掛“石瀑”,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往前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等景觀。 內洞略大於外洞,洞內鐘乳石、石筍眾多,有龍爪、龍尾與洞外龍頭相呼應,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黃龍吐水”“倒掛蝙蝠”“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其他主要景觀有“晴雨石”等數十多個巖溶景觀,琳瑯滿目,惟妙惟肖,遊客至此,都會忘記塵世的喧囂,體驗“洞中方一日,人間已三載”的神奇。 |
公共交通: 從市區進入景區如打車一般需要40元左右,如乘坐遊5路需5元每人/次,遊3路公交車需3.5元每人/次,市區蘭溪門公交站點到景區的公交車較多。 |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