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碑林又名寶墨軒,始於北宋慶歷八年(1048)的寶墨亭,由摩崖石刻和碑林陳列館組成,是僅次於西安碑林的全國四大碑林之一。
寶墨軒:寶墨軒原是自然庵、香林庵、玉峰庵、海雲庵的舊址。碑林內先珍藏著歷代碑刻四百多塊,含有眾多歷史名人的墨寶。其中最著名的有東晉王羲之書《破邪論序》;唐顏真卿《題多寶塔五言詩》三十首;宋代書畫家米芾的“城市山林”橫額;黃庭堅的《蓄貍說》;蘇東坡《題文同墨竹跋》及《墨竹自題》;元趙子昂小楷石刻二塊;清成親王書《歸去來辭》七塊,均為名家手筆,各有特色。
摩崖石刻分布在沿江峭壁之上,綿延200余米,其間有千百年來歷代名人的詩人題刻。時間上有六朝、唐、宋、元、明、清;字體上有正、草、隸、篆各種書法,內容豐富,猶如古代書法天然展覽。作為享譽中外的“書法之山”,其中有東晉王羲之《破邪論序》,初唐妙品“魏法師碑”,唐顏真卿《題多寶塔五言詩》(計30首44塊),宋米芾“城市山林”橫額,明文徵明《錢王先生誌銘》,清成親王《歸去來辭》等等。 |
從觀瀾閣穿小橋,過假山,便是銀杏樹下的寶墨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