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斷橋位於丹東市振興區江岸路0號的國門公園內,地處鴨綠江大橋(中朝友誼橋)南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國家重點建設紅色旅遊景區。 鴨綠江斷橋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橋體上遺留的累累彈痕猶在。斷橋上現有原橋旋轉及炸斷處觀賞台各一處,炮樓一個,斷橋史話展板30塊。參觀斷橋,不僅能了解斷橋歷史,還可飽覽中朝兩岸風光。 鴨綠江斷橋的歷史 鴨綠江斷橋是鴨綠江上諸多橋中的第一橋,1909年5月動工,1911年10月竣工,為當時殖民機構日本駐鮮總督府鐵道局所建。始為鐵路橋,長944.2米,寬11米,十二孔,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梁,以四號墩為軸,可旋轉90度,便於過往船只航行。1943年4月當時對中國東北和朝鮮實行殖民統治的日本人在此橋上遊不足百米處建成第二座鐵路大橋。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兩座鴨綠江大橋成為中國支援朝鮮前線的交通大動脈。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侵朝美軍飛機多次對大橋狂轟濫炸,第一橋被炸毀,成為廢橋。中方所剩四孔殘橋保留至今,習慣上稱之為“斷橋”,於1993年修復開發為戰爭遺跡型旅遊景點,並命名為“鴨綠江端橋”。橋身漆為淺藍色,意不忘殖民統治和侵略戰爭,祈盼和維護世界和平。橋頭上方曲弦式鋼梁正中懸掛的紫銅巨扁上的“鴨綠江斷橋”五個金色大字,為遲浩田題寫。斷橋上的成千上萬處彈痕,至今遺留宛然,成為抗美援朝的見證。 |
丹東市內乘6、21路公交車可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