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寺始建於遼代。它是依據佛教華嚴宗的經典《華嚴經》修建的。明中葉後整座寺院分為上、下二寺,各開山門,自為一體,1963年又合為一寺院。上華嚴寺最值得一看的是大雄寶殿,大殿面積1,559平方米,長達53.75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台上,是現存佛寺單體建築中面積最大的一座。殿檐上的琉璃鴟吻高達4.5米,北端為金代遺物,歷經800多年依然色彩如新。殿內正中是五方佛塑像,四壁滿是明清彩繪壁畫,內容以佛教傳說為主,技法嫻熟,規模之大,為全國的寺院壁畫所罕見,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殿門北面,有宋代朱熹手書的《易經》石刻。下華嚴寺寺門向東,與中原南向不同,這是因為契丹人有太陽崇拜,東向為尊。下寺以薄伽教藏殿為中心,殿內古色古香,金碧輝煌。殿內側沿壁排列重樓式壁藏38間,分上下兩層,上層為佛龕,下層為藏經的經櫥。整個壁藏和天宮樓閣是一組遼代建築模式,也是國內唯一規模宏大的壁藏制作。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譽為“海內孤品”。殿內中央佛壇上,三尊大佛端坐於蓮花座上,莊嚴靜穆,身後有碩大的背光。兩旁布列遼代泥塑31尊,彩飾富麗,姿態自然。其中尤以合掌露齒脅侍菩薩最為生動,面形豐滿,體態秀美,合掌微笑,婉麗動人,是遼代彩塑藝術的珍品,被郭沫若稱贊為“東方維娜斯”。 |
在大同市區乘坐4路公交車可直達景區。 |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HK$ 起預訂
HK$ 起預訂
HK$ 起預訂
HK$ 起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