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雲寺位於香山東麓,原名碧雲庵,始建於元代,為西山風景區中最完整的一座寺院,頗像西湖的靈隱寺。全寺面積4萬平方米,內有羅漢堂、孫中山紀念堂、水泉院、金剛寶座塔等名勝。寺裏風景秀麗,松柏參天。山門外邊是一座懸空石橋,溝旁高槐大柳,溝底水聲潺潺,四季不涸。殿後是孫中山先生紀念堂。 碧雲寺創建於元代至順二年(133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稱碧雲庵。明代正德年間(1514年),太監於經在寺後山上修建了生壙改名為碧雲寺。明天啟年間,魏忠賢大加擴修碧雲寺。清康熙四十年江南巡視張瑗得知碧雲寺是逆臣魏忠賢之生壙而鏟平。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加擴建,在碧雲寺後建起了一座印度式的金剛寶座塔,在寺右部仿杭州凈慈寺羅漢堂修建了碧雲寺羅漢堂,形成軸線對稱的格局,奠定了碧雲寺今日規模。碧雲寺依山勢而建,它的建築逐層升起,六進院落自成格局。寺院既保留了明代佛寺的禪宗特點,又吸收和發展了佛教迷宗的建築風格。山門上有蘭地金字匾一面,上用漢、蒙、滿、藏四種文字書寫“碧雲寺”,為乾隆手書。寺門兩旁石獅峙立,雕琢精細,是明代留下的較好的石獅之一。 碧雲寺從山門到寺頂共分六層。山門內的中軸線上有四層大殿,殿後兩廂是生動高大、威武勇猛的哼哈二將。前殿是胖乎乎的彌勒佛。中間為釋迦牟尼殿。殿內有雕飾精美的金龍藻井、金色蟠龍,正中是釋迦牟尼講經時的雕像,周圍是他的門徒和羅漢。 碧雲寺大殿後面是裝飾一新的孫中山紀念堂,院內松柏合抱,草地如茵。堂上是孫中山先生的塑像。院裏還有孫中山先生的事跡展覽室。從孫中山先生紀念堂拾級而上,經過長達34米的牌坊小徑,是全寺最高的建築——金剛寶座塔,塔高34.7米,建築宏偉,雕琢精致,是京郊的名塔,也是西山東麓的致高點。 |
乘公交318、3318路等香山站下 |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
HK$ 358起預訂
HK$ 113起預訂
HK$ 113起預訂
HK$ 113起預訂
0條點評
0條點評
0條點評